新聞詳情
實用類文本閱讀之人物傳記發(fā)表時間:2022-05-21 17:35 實用類文本閱讀之人物傳記教案 【技巧講解】 人物傳記閱讀是高考實用類文本閱讀中的一類。從設(shè)題的切入點來看,主要立足于考查考生理解文中的重要語句的含意;理清傳記陳述的基本事實;掌握傳主的形象;把握文章結(jié)構(gòu);分析主要表現(xiàn)手法及語言特色;探究文本內(nèi)容,提出自己的見解等。 1.理解文中的重要語句的含意。 重要語句即文中起重要作用的語句,一般指結(jié)構(gòu)復雜難懂的長句、統(tǒng)攝全篇的中心句、段首的總起句、段末的總結(jié)句、承上啟下的過渡句、使用了特殊的修辭格、內(nèi)涵豐富的語句等。做此類題,要牢記“答案就在原文中”的原則。尋找答案的途徑有:(1)切分挖掘法,即切分句子的層次,抓住句子中的關(guān)鍵詞語,從正確理解句子關(guān)鍵詞語的字面意思入手;(2)還原法,即將該句還原到原文中去,看其在選文中所處的位置;(3)瞻前顧后法,就是找出題干中相關(guān)語句在選文中的位置,向上下文搜索,并注意文中過渡句、關(guān)聯(lián)詞、指代詞的提示,這樣答案就能從原文中找出來了。 2.理清傳記陳述的基本事實。 理清傳記陳述的基本事實,就是提取與傳主相關(guān)的重要事實,了解傳主的生活經(jīng)歷、人生軌跡;感知傳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、思想個性;認識傳主的歷史地位和作用;明確作者對傳主的態(tài)度與評價或者傳主的自我認識和評價等。做此類題,應力求全面、準確。首先,要整體感知全文,把握傳記的主要內(nèi)容,如傳主的思想、主張、個性及其相關(guān)事件等。其次,依據(jù)題干要求,確定信息篩選的目標與標準。第三,確定范圍,在其范圍內(nèi)找關(guān)鍵句,或提取重組,或概括轉(zhuǎn)述,力求語言簡明連貫,忌機械照抄。 3.掌握傳主的形象。 掌握傳主形象,要從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現(xiàn)把握其形象,緊扣作品中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件細節(jié),認真體味。還要聯(lián)系傳主生活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(huán)境,根據(jù)作品所陳述的與社會進程及傳主個人成長相關(guān)的重要事實,從傳主與時代、傳主與他人的關(guān)系來把握。做此類題,要在理解語句、把握文意的基礎(chǔ)上運用如下方法:(1)提取精要法,緊扣材料中的關(guān)鍵語句,理解關(guān)鍵詞、中心句、重點段,以點帶面;(2)綜合句意法,對于那些沒有明顯中心句、重點句(段)的文段,須對每個獨立句的句意或幾個相對重要句子的句意進行綜合歸納;(3)整體透視法,理解“弦外之音”“潛臺詞”的含蓄表達。整理答案時,要從原文中搜尋相關(guān)文字,抓關(guān)鍵語句,盡可能用原文詞句表達。表述格式,一般按“事實要點+品行、德性要素(或精神內(nèi)涵)”的結(jié)構(gòu)來概括,語句宜簡要。 4.把握文章結(jié)構(gòu)。 把握文章結(jié)構(gòu),就是要理清文章在選用和組織材料的安排上的特點??蓮膭澐侄温鋵哟巍⒂^察段與段的銜接轉(zhuǎn)換、判斷敘事的詳略等方面入手,快速理出文章的脈絡(luò)。命題主要考查開頭、中間、結(jié)尾段落的安排用意、某些特定段落的作用分析等。答題時,考生要從內(nèi)容與形式兩個角度分兩個步驟進行分析。 5.分析主要表現(xiàn)手法及語言特色。 傳記采用的表現(xiàn)手法與一般記敘文相似,以敘述、描寫、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,還有抒情、說明等。描寫的方法有對照、襯托、象征、渲染、場面描寫和細節(jié)刻畫等。要留意那些看似與傳主無關(guān)卻對刻畫傳主有著重要作用的側(cè)面描寫。分析表現(xiàn)手法,重點要運用敘述、描寫、議論、抒情等基本的有關(guān)表達方式的常識來組織答案,避免張冠李戴。語言特色,不同類別的傳記具有不同特點,自傳采用第一人稱,語言或幽默調(diào)侃或自然親切;他傳采用第三人稱,語言或樸實自然或文采斐然。 6.探究文本內(nèi)容,提出自己的見解。 探究題較為開放,難度系數(shù)較大。做探究題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:一是答題要觀點明確,具有探究意味。探究題答案字數(shù)一般為150字左右,答題開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觀點,讓評卷老師一目了然,也讓答案開門見山,直接入題。觀點還須有探究意味,讓觀點站得高,體現(xiàn)出個性的閱讀所得的意義。二要注意探究不是脫離文本的一味強調(diào)個性閱讀。探究要緊扣文本,從文本入手,從文本中引述論據(jù),結(jié)合所引論據(jù)圍繞已定觀點作分析論述,闡明自己的見解。答題思路可概括為:觀點――引據(jù)――論述――小結(jié)。作為綜合闡述題,觀點明確,言之有據(jù),言之成理,是得分的關(guān)鍵。 【實戰(zhàn)演練】 一、閱讀下面的文字,完成1-4題。 布衣學者張中行 □張昌華 世人稱張中行為“布衣學者”,是再貼切不過的了。清光緒三十四年,他生于河北香河縣一農(nóng)家,祖上三代都是不通文墨的農(nóng)夫。1936年北大畢業(yè),一直吃筆墨飯,曾在中、小學教過書;建國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當編輯,編教科書,偷閑寫點文章貼補家用,數(shù)十年如一日在煮字療饑中度過。1956年,他所在的出版社評級,六級以上為高級知識分子,張中行是七級,屬低級。 直到耄耋之年,他才獲贈一頂“特約編審”的桂冠。稱其“布衣”,是當之又當。張中行在北大讀的是中文,但涉獵的范圍包括國學、哲學、禪學和文學,不僅思考老莊、孔孟,而且研究羅素、培根,著述宏富。謂其學者,名副其實。季羨林評論他“學富五車,腹笥豐盈”,是“高人、逸人、至人、超人”。啟功說他“既是哲人又是癡人”。一后輩學人說得更酷:“不讀張先生的書,不知道他的學問有多大,讀了他的書,更不知道他的學問有多大!” 張中行是一匹老黑馬,沒有伯樂發(fā)現(xiàn)他。80歲時,適逢天時地利人和,他獨自闖了出來,獲得了“文學家”“哲學家”“雜家”“教育家”等多頂桂冠。其哲學著作《順生論》引人關(guān)注,被稱為“當代中國的《論語》”,啟功譽其為“整個一部《春秋繁露》”。張中行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陸續(xù)寫了“負暄三種”《順生論》等。鐵樹開花,竟然枝繁葉茂。他的“負暄三種”自1986年始每隔4年出一本?!俄樕摗返让媸?,一時洛陽紙貴,張中行遂“暴得大名”。時年張已八十,于是有“老旋風”之說。張中行是從燕趙大地走出來的學人,世事滄桑卻絲毫未能改變他敦厚、淳樸的本色。在做學問、待人、處事以至生活細節(jié)上,他都是古韻猶存。張中行雖埋身市井,卻“道通天地”;雖側(cè)身陋巷,而能“思入風云”。他講“順生”,但“不偏不黨,不依不傍,不卑更不亢”。他的言行自有準則:“心里有所疑就說,是自由;聽者不以為忤,是容忍?!薄皩Σ煌庖?,我一是尊重,二是歡迎,三是未必接受,四是決不爭論?!?/p> 張中行到85歲時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,自稱“都市柴門”。他的“柴門”沒做任何裝修,小客廳兼通道里還放著書架,是平常人家六七十年代的居住水平,其儉樸給人的印象十分強烈。書房也不甚雅致,書櫥里放著一些古玩,多為石頭,像倉庫。一把破藤椅的扶手用塑料繩綁扎著。老式書案上備有文房四寶,書卷氣襲人。他的臥室更為簡陋,被子是五六十年代農(nóng)家常用的大花被,連疊法也是老式的,床邊墻上還糊著報紙。他對生活的要求很低,有時在外面吃飯,一根豆腐絲掉在桌上,他都要撿起來吃,席畢若有剩萊,他也很從容地打包帶回去。 張中行為人古樸,尚古風。文亦如其人。從行文上說,他的文章開頭喜歡旁征博引,下筆千言如行云流水。不似今人“開門見山”“直奔主題”。他的行文過程就是“思”的過程。他長于將自己的喜怒哀樂化為一縷縷哲思,融入他對人生的體察觀照之中。 啟功說張氏的“散文雜文,不衫不履,如獨樹出林,俯視風云”。也有人說張氏散文“少張揚蹈厲之辭,也似乎缺少至大至剛的偉岸氣象,但從他那清新自然如數(shù)家珍般的娓娓敘述中,從那貌似拉雜的談古論今、引經(jīng)據(jù)典中,我們可體察到他對攝生治世之道、國家民族命運的熱切關(guān)注”。斯言誠哉。 對他的文,周汝昌先生也有貼切的評論:“你從他的文筆看得出,像他論硯一樣,那是外有柔美,內(nèi)有剛德。其用筆,看上去沒有什么‘花哨’,而實際上絕非平鋪板敘,那筆一點兒也不是漫然茍下的?!薄白x他老的文字,像一顆橄欖,入口清淡,回味則甘馨邈然有余。這里面也不時含有一點苦味?!?/p> ?。ㄟx自《人物》,有刪改) 1.對于張中行文章的評價,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( ) A.他的文章開頭一般不“開門見山”“直奔主題”,而是在行文過程中逐步展現(xiàn)自己的思考,將哲思融入對人生的體察觀照之中。 B.啟功認為張氏的散文雜文,有隱逸之風,灑脫之姿,傲嘯之態(tài)。其實,這正是張氏“布衣學者”的身份決定的。 C.張氏散文似乎缺少至大至剛的偉岸氣象,但并不缺乏對攝生治世之道、國家民族命運的熱切關(guān)注。 D.周汝昌先生評論張氏文筆,認為其外表平實,而實際上卻蘊涵匠心,內(nèi)藏深味,發(fā)人深省。 2.為什么說“稱張中行為‘布衣學者’,是再貼切不過的了”? 3.這篇傳記的細節(jié)描寫相當傳神,請選擇一處加以分析。 4.張中行八十終于成名,這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發(fā)?請結(jié)合原文內(nèi)容分條簡述。 二、閱讀下面的文字,完成1-3題。 潮州有韓公祠,祠依山臨水而建,氣勢雄偉。祠后有山曰韓山,洞前有水名韓江,皆因韓愈而名。 原來有這樣一段故事。唐代有個憲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,公元819年,搞了一次大規(guī)模的迎佛骨活動,修路蓋廟,勞民傷財。韓愈對這件事有看法,在上書前思想好一番斗爭,大義戰(zhàn)勝了私心,終于實現(xiàn)了勇敢的“一遞”。誰知奏折一遞,就惹來了大禍;而大禍又引來了一連串的故事,成就了他的身后名。 韓愈這一貶,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。因為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,比之李白的懷才不遇,柳永的屢試不第要嚴重得多。他們不過是登山無路,韓愈是已登山頂,又一下子被推到無底深淵,其心情之壞可想而知。他被押送出京不久,家眷也被趕出長安,年僅12歲的小女兒也慘死在驛道旁。韓愈自己也覺得實在活得沒有什么意思了。在過藍關(guān)時寫了那首著名的詩。 但是,當他到潮州后,發(fā)現(xiàn)當?shù)氐那闆r比他的心境還要壞。就氣候水土而言,這里還算富庶,但由于地處偏僻,文化落后,弊政陋習極多極重,農(nóng)耕方式原始,鄉(xiāng)村學校不興。當時在北方早已告別了奴隸制,這里卻還在買賣人口,有錢人養(yǎng)奴成風。其習俗又多崇鬼神,有病不求藥,殺雞殺狗,求神顯靈。見此情景韓愈大吃一驚,這里簡直就是茹毛飲血。同為大唐圣土,同為大唐子民,何忍遺此一隅,視而不救呢?按照當時的規(guī)矩,貶臣如罪人服刑,老老實實磨時間,等機會便是,決不會主動參政。但韓愈還是忍不住,他覺得自己的知識、能力還能為地方百姓做點事,覺得比之百姓之苦,自己的這點冤、這點苦反倒算不了什么。于是他到任之后,連續(xù)干了四件事。一是驅(qū)除鱷魚。當時鱷魚為害甚烈,當?shù)厝擞置孕牛恢渡笠约?,韓愈“選材技吏民,操強弓毒矢”,大除其害。二是興修水利,推廣北方先進耕作技術(shù)。三是贖放奴婢。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錢抵債,錢債相抵就給人自由,不抵者可用錢贖,以后不得蓄奴。四是興辦教育,請先生,建學校,甚至還“以正音為潮人誨”。不可想象,從他貶潮州到再離潮州而貶袁州,八個月就干了這四件事。 一個人為文不說空話,為官不說假話,為政務求實績,這在封建時代難能可貴。應該說韓愈是言行一致的。面對當時最尖銳的兩個社會問題,即藩鎮(zhèn)割據(jù)和佛道泛濫,韓愈深惡痛絕,堅決抨擊。他親自參加平定叛亂。到晚年時還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馬到叛軍營中去勸敵投誠,其英雄氣概不亞于關(guān)云長單刀赴會。他兩次犯上直言,被貶又繼續(xù)盡其所能為民辦事。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(tǒng),以國為任,以民為本,不違心,不費時,不浪費生命。他又倡導古文運動,領(lǐng)導了一場文章革命,他要求“文以載道”“陳言務去”,開一代文章先河,砍掉了駢文這個重形式求華麗的節(jié)外之枝,而直承秦漢。所以蘇東坡說他:“文起八代之衰,道濟天下之溺。”他既立業(yè)又立言,全面實踐了儒家道德。 人生的逆境大約可分四種:一曰生活之苦,饑寒交迫;二曰心境之苦,懷才不遇;三曰事業(yè)受阻,功敗垂成;四曰存亡之危,身處絕境。韓愈既見心明志,著文倡道,又腳踏實地,盡力而為。只這一點他比屈原、李白就要多一層高明,沒有只停留在江畔沉吟、蜀道嘆難上。他不辭海隅之小,不求其功之顯,只是奉獻于民,求成于心。一個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,歷史絕不會陪你哭泣,它只認你的貢獻。悲壯二字,無壯便無以言悲。這宏偉的韓公祠,還有這韓山韓水,不是紀念韓愈的冤屈,而是紀念他的功績。 韓愈一個罪臣,在海邊一塊荒蠻之地視政八月,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。歷朝歷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,或刻碑勒石,或建廟建祠,但哪一塊碑哪一座廟能大過高山,永如江河呢? ?。ㄟx自梁衡《人杰鬼雄》,有刪改) 1.請結(jié)合韓愈的經(jīng)歷理解文章第六自然段中畫線句子的含意。 2.結(jié)合全文,韓愈言行一致表現(xiàn)在哪幾個方面?請概括并作簡要分析。 3.文章第二自然段說:“誰知奏折一遞,就惹來了大禍;而大禍又引來了一連串的故事,成就了他的身后名?!惫磐駚恚嘤胁簧傥娜四驮庥龃蟮湻炊删土藰I(yè)績。請舉例予以評析。
文章分類:
語文-教學資源
|